首页 > 新潮 > 正文

GTT全维度热成像扫描系统检测到一例脑供血不足阳性案例

新潮 时间:2021-04-15 15:31:24 匿名用户

  2019年8月8日,67岁的刘女士在生活中时常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遂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热成像体检。

  刘女士的热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其前额代谢热沿发际线增高,额中区减低,呈“镂空”现象。因此经热成像评估医师判断,认为其存在腔隙性梗塞所致的脑供血不足,以及存在脑萎缩的可能,并建议刘女士做进一步检查。

  随后,刘女士做了进一步的CT检查,CT检查结果得出刘女士存在脑供血不足、脑萎缩,并考虑有腔隙性脑梗塞。由此,刘女士取得了及时治疗。刘女士的CT检查结果与热成像检查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能够发现热成像检查在脑供血不足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准确性。

  刘女士头面部热像图

  脑供血不足是很多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尤其常见于老年人之中。脑供血不足的危害性强,预后差。以往诊断脑供血不足通常需要依赖于头颅CT、核磁共振等检查,但这些多为形态学检查,故这些诊断技术只能在病变组织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时,才能做出相应诊断,常常为时已晚。吴青发布于《上海医学影像》杂志中的《中医药结合红外热像仪治疗286例脑供血不足》指出:由于当严重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大片软化坏死之后,再试图通过溶栓,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小板粘度,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临床治疗措施来挽回脑组织的机能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就需要寻找一个能够在早期就对脑供血不足进行诊断的方式,以有效避免脑组织机能的减退,从而帮助早期防治脑供血不足。

  医用红外热成像扫描是通过接收人体代谢热辐射,并根据不同组织代谢热规律,以评估人体各部位的健康状况。而这种代谢方面的变化往往贯穿整个生理病理进程,早于人体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因此医用红外热成像扫描能够在早期就对人体亚健康或疾病进行评估。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郑秀萍在《红外热图对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分析》相关论文中指出:通过医用红外热成像扫描头部的温度,能够反映脑动脉供血的情况,如果头部表浅动脉扩张,说明通过该部位的血流量增多,局部热辐射增强,热像图中显示红色高温图像;反之,如果头部表浅动脉收缩,即通过该部位的血流量相应减少,局部热辐射降低,热像图中显示蓝色的低温图像。根据不同温度的热像图反映脑血流的微小变化或脑形态的改变,有助于更早、更直观地发现脑供血不足。

  GTT全维度热成像扫描系统(以下简称GTT)是以奕诗集团十余年的热成像临床应用经验为基础,结合30余万例临床完整大数据联合创新研发的新一代高精度多功能医用热成像扫描分析系统。GTT灵敏度较高,其对人体细胞代谢热解析精度可达0.005℃,可在早早期就发现脑供血不足,以帮助及早防治脑血管疾病。同时,GTT不仅能够对受检者进行健康状态评估、疾病风险提示等,还能够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帮助受检者更科学地进行健康管理,更好地呵护受检者的健康。

郑重声明:图文由自媒体作者发布,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

  • 推荐文章